广东省人民医院:从信息孤岛到一体化智慧医疗平台

作者:王日飞 2016-06-05 08:00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近日,2016年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围绕分级诊疗大趋势而衍生的医疗信息化市场大扩容,堪称最热的话题。从三甲医院到基层医疗机构,医疗信息化基础设施面临优化升级的刚需,CDR、PACS、移动医疗应用、区域卫生医疗信息平台、远程医疗、医疗云、医疗大数据等数字医疗企业即将进入高速扩张时期。


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医疗信息化行业的整体规模仍不足400亿元,但是,据估算,基于国家政策的推动以及智慧医疗发展势头带来的投入增量,整个医疗信息化在未来三五年内将保持30%—40%的年均增长,相比近年平均20%左右的增速高出近一倍。


政策方面,比如2015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通知》,提出“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到2020年,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基本覆盖全国人口并信息动态更新。”


特别是区域卫生信息化和公共卫生信息化俨然成为两个新风口,按照国家卫计委发布的“46312规划”以及一系列鼓励性政策,全国将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健康数据平台,平均市级机构预算约3000万元。


来自中银国际的研报指出,2014年已实施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医院占比仅为8.77%,预测区域医疗信息化市场销售规模可达5000亿元,年运维服务费用达400亿元,衍生业务超过万亿。


那么,在迈向万亿级市场的过程中,来自医疗健康生态圈的核心——医院的态度和考虑又是怎样的呢?


5月27日,在2016年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分论坛之一、由北大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北大医信)主办的“未来已来——智慧一体的医疗信息化时代”的会议现场,广东省人民医院信息管理处处长梁长虹教授接受了动脉网专访,分享他在接手广东省人医院信息化工作近一年来的思考。


梁长虹.JPG

梁长虹


值得一提的是,梁长虹还是广东省人民医院影像医学部兼放射科主任,仍是临床一线的医生。对于他而言,如何推进医疗信息化,兼具医院管理者和作为使用者(医护人员)的双重视角。


从信息孤岛到集成化平台


创建于1946年的广东省人民医院,是广东省最大的综合性医院,规模和综合实力就全国而言也排名靠前。据官网介绍,建筑面积近23万平方米,在职职工522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926人,高级职称人员685人。现有住院床位数2729张,年出院病人10.11万人次,年手术量达到10.5万台。医院有六个门诊部,2013年门诊量约439万人次。


广东人民医院的信息化起步于1993年,之后一直到2006年的这个相当长的时期,被梁长虹归为第一个阶段,主要基于PC实施信息化,各个版块之间处于孤立状态,也形成了一些数据,满足了部分临床和科研需求,但是也形成了不少的信息孤岛。


医院从2011年开始建设集成化平台,实际上也经过了4年,直到2015年8月集成化平台上线,梁长虹为此将2015年称为广东省人民医院集成化元年。事实上,也是在2015年,梁长虹开始正式负责医院的医疗信息化推进工作,集成化平台的上线,被梁长虹认为是医院信息化第三个阶段的开始。在他看来,集成化平台的建设,对于过去的系统而言是一个彻底的改变。


比如说,过去不是集成化平台,消息机制没法形成,没办法提醒医生护士做什么,但有了集成化平台之后,孤立的事情变得可以整合。


梁长虹也直言集成化也利有弊,交互关系多了之后逻辑关系更加复杂,短期内效率可能会有所下降,但这是可以优化的。而对于临床应用体验、对质量的控制、对系统的扩展,都有一个大的提升。


新的集成化系统上线近一年以来,接下来会推向更多版块,梁长虹称总体来讲还是比较顺畅的,但是,他也不忘分享如何应对所遇到的困难。


信息化集成平台的挑战


比如信息化管理团队的问题,也就是对于临床医生所提出来的新需求,怎么去判断?


在梁长虹看来,对于新问题的管理,非常有助于系统顺利上线和运行,并为此定义了四点:一是根据现有知识来判断,必须做的,那就要求供应商必须执行;二通过现有知识能明确判断是不需要做的,但不能直接拒绝医生,要以委婉方式处理,体现对临床医生的尊重;三,自己把握不准,那就多问几个主任之后再判断;第四种,实在棘手的就开会讨论解决。


另外,要建立实时交流系统,目前是用微信,让相关的人在一个群里讨论,而且,玩信息是年轻人的专长,所以他特别把医院里青年委员会发动起来,提问题,提需求。


集成化平台背后的主供应商模式


从一个个孤立的信息版块,到一个集成化的医疗数据一体化平台,需要一个整合并落地的过程,那么,在独家供应商(如盛京医院之于东软)、自有开发(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多供应商、主供应商等多种模式之间,如何选择?


广东省人民医院选择的是北大医信作为主供应商的模式,据称,这也是北大医信针对目前医院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正在尝试的一种新模式。


梁长虹表示,主供应商模式下,更积极地沟通和服务态度,是新系统能及时上线的一个关键原因。


他解释道,基于医院自身的情况,并不具有足够的开发能力;另一个,医院的数据需要统一管理,所谓的主供应商,也就是集成化平台以及围绕集成化平台医院要运行的主要几个信息系统,比如电子病历系统、药事管理系统、临床路径、护理系统等产生最重要临床数据的几个系统,由某单一供应商来运行。


比如,医院病历系统升级了,护理系统需要同时能够升级和适配,倘若两个系统属于两个供应商,想要同步升级是极具难度的。可以说,基于管理问题和数据安全性是选择主供应商模式的两个关键考虑因素。


梁长虹表示,相对于其他几种模式,主供应商的模式更具可复制性。


医疗大数据两大挑战:脏数据多、专家少


眼下,有关医疗大数据所能带来的各种想象可谓四处飞舞。医疗信息化的逐步推进,让人们看到登上大数据时代的台阶在一级级缩短。但是,梁长虹对于医疗大数据发展现状的思考,体现了一个临床医生的谨慎。


“目前的问题,互联网+、大数据很热,但是没有形成闭环,这并不是IT的错,而是管理上的错,造成数据不够完整,形成数据断层或悬崖数据,某个病人在省医住院了,但没有随访,往后就没有办法分析。打个比方,一个肺癌病人,住院了,又出院了,什么时候死的?不知道;车祸死的还是水淹死的?还是死于肺癌?不知道,但这些数据间的差别,对于分析疗效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我们目前的数据质量普遍不高”梁长虹如此说道。


总体而言,梁长虹虽然看好智慧知识系统的价值,但现在做大数据挖掘还为时尚早,第一,缺乏真正的大数据,有大量的数字,没有大数据;第二,缺乏对数据有理解的专家,需要有专业知识,即使有了数据,还要知道这个数据怎么用,需要有专业知识,这也不是IT人能够做到,需要专业人士,放射科需要放射科医生,肺癌需要肺癌的医生。现在在非医疗行业有一些成功的大数据挖掘案例,但是在医疗行业,不规则数据太多,这是由人的异质性决定的,医疗很难用规则来衡量,而IT专家就是把太多东西规则化了。


梁长虹表示,医生往往是有想法没办法,搞数据挖掘的人则是有办法没有想法,只有结合到一起,才能有想法有办法。他还分享了他此前关于影像大数据的一个项目,该项目是基于CT影像数据挖掘的。比如一个病人CT诊断结果为结肠癌,而且周围还看到淋巴结肿大,肿大有两种含义,一是癌细胞转移了,另一种可能不是肿瘤,只是炎症引起的; 这两个治疗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


梁长虹教授团队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他们基于CT的影像,以及我们肉眼看到的大小形态之外的数据,从而把肿瘤的异质性,利用计算机语言表现出来,进行聚类分析、形成影像特征,然后跟患者检查时癌胚抗原的相关数据、淋巴结增长大的短径数据等,把这些数据抓取过来,基于临床影像和数据去预测这个淋巴结是良性还是恶性的,这个数据模型能让预测准确值提升20%以上,而且病人也没受苦,没有增加手术,如果以后能把这个做到LIS、PACS系统里边去,能极大地提升诊断水平和患者体验。


此外,据梁长虹透露,他还申请了一个影像的大数据项目,在采访当晚就要赴京做答辩,是国家科技部的一个大课题。但即便如此,他也在强调,所谓的大数据挖掘也目前也仅限于预测和探究,离真正取代医生还为时尚早。


医院要谨慎使用免费服务


站在医院的角度来说,既要建设基于核心医疗业务所需的院内信息化平台,如今也面临在诸多期望与医院进行某种合作的第三方医疗数据类公司中,如何去选择的问题。


梁长虹首先给出忠告,就是对于院内数据的利用,一定要非常谨慎,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这涉及到卫计委医疗健康数据库的安全性等一系列问题。他表示也要谨慎使用免费服务,关于一点,此前亦有医院院长发声。


采访的最后,梁长虹也分享了他上任近一年来的感悟。


其一,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比如政策因素,很多东西不能落地并非技术上的问题。


其二,技术是可以解决流程问题,但IT人员仍然需要加深对业务流程的理解;


第三,面对医护人员这个工作强度和压力都极大的群体,要讲究沟通方式。


比如广东省人民医院在新系统中启用结构化的电子病历,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需要改变使用习惯,意见很大,如果仅为方便科研为由施压,往往适得其反,因为有的医生并不重视科研,但若以保证医病质量为由,效果往往会更好。对一个医生而言,没有人不关心医疗质量。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