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能否帮助人们对抗心理健康问题?

作者:陈欣 2015-05-07 09:44

{{detail.short_name}} {{detail.main_page}}

{{detail.description}} {{detail.round_name}} {{detail.state_name}}

{{detail.province}}-{{detail.city}}
{{detail.setup_time}}
融资金额:{{detail.latest_event_amount}}{{detail.latest_amount_unit}}
投资方: · {{item.latest_event_tzf_name}}
企业数据由提供支持
查看

编者按:Ben Heubl是英国一名数据新闻记者和互联网医疗极客,曾创办过互联网医疗公司和非营利性医疗组织。日前,Heubl在nuviun.com撰文,探讨了高科技在帮助人们对抗心理健康问题中的作用和目前面临的问题。动脉网为您编译了他的文章,带您了解这一领域的发展现状及瓶颈。

如何利用高科技对抗心理健康问题?

相较而言,女性更容易产生自杀的想法并试图自杀,但就自杀成功的几率来说,男性却是女性的四倍。为什么呢?因为男性较少对外谈论自己的情绪,报告自身的精神健康问题。而男性这种不愿意示弱的倾向,一方面是出于遗传因素,另一方面也是迫于文化的压力。

互联网是人们向外敞开心灵的一扇窗户——在网上,他们往往能更畅快地谈论私密问题。情绪映射能够探查到人们通过谷歌搜索和社交媒体发出的情绪提示。人们很少使用表情符号来表达讽刺意味,而像鼠标活动迹象这样的微妙迹象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他们的疲劳、焦虑和消极等想法。互联网可能是我们了解精神疾病的第一个线索。

数家公司都在采用疲劳检测技术,在个人和/或他们的管理者产生焦虑情绪时向他们发出提醒。Facebook有一个预防自杀功能,可以注意到用户的各种危险情绪模式。Samaritans公司开发出了类似的自愿追踪APP,但已因道德原因被撤下。Samaritans推出的慈善机构因此延后了其Twitter APP的发布。该APP能监控用户的Twitter朋友中带抑郁措辞的推文,以预防不幸事件的发生。

动脉网曾报道过,根据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推特和其上使用的语言可能可以很好地预测冠状动脉心脏疾病。通过分析推文中反映的负面情绪,如紧张、疲劳和生气等,研究人员将心理方面的因素确定为重要的标识符,认为推特文风更积极的用户患病的风险较低

精神疾病的发病年龄大多为青少年时期和二十几岁,这个年龄段恰好与最活跃的社交媒体和高科技用户群重叠。

Screen_Shot_2015-04-29_at_10


那么,高科技到底是会造成年轻人更多的精神疾病,还是会成为抗击精神疾病的方法?根据2013年皮尤(Pew)调查中心的《青少年与高科技报告》, 37%的青少年拥有智能手机,而在2011年,这个比例仅为23%。智能手机允许用户访问在线社交媒体和网络,这意味着我们可以为其提供情绪映射和心理健康在线支持。此外,93%的青少年拥有自己的电脑,或是能在家使用电脑;71%的拥有家庭电脑的青少年反馈说,他们用得最多的笔记本或台式机是与家人共用的那台。23%的青少年拥有平板电脑,与成年人的比例相当。

Screen_Shot_2015-04-29_at_10.59_cx


网上霸凌和互联网羞辱现象正愈演愈烈,但针对上述情况进行检测的可行性也越来越高。英国《卫报》曾报道了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从长远来看,被同伴霸凌的孩子们更可能有心理健康问题。

Screen_Shot_2015-04-29_at_10.58_3-cx


根据该研究,在某一个时间点,霸凌特指被同龄人霸凌。整体心理健康问题是指具有焦虑、抑郁、自我伤害或自杀倾向。

情绪映射技术(例如New Scientist 中的一篇文章提到在Twitter上应用的)可能标识出潜在的问题,并引导相关用户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对其进行早期干预。

从技术上来看,这一切似乎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是,从道德角度来看,这是否又会太过专断独行?难道人们会希望他们的老板知道他们一天过得有多糟吗?难道青少年们会愿意让他们的父母在互联网上搜索他们吗?应该由谁来进行监管,监管对象又该是谁?如果我们想要利用高科技来让对抗精神疾病,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先得到解决。

动脉网互联网医疗研究院在针对心理领域的创业项目研究发现,从开发者的分布来看,主要是医疗/咨询机构、学校心理健康中心,还有一些个人开发者及创业团队。表现的形式主要有视频、电台、图文、音频、游戏,以此放松病人的心理,并达到治疗效果。详情点这里
互联网医疗自闭症App详情分析
Acumen远程视频自闭症治疗新途径
12种专家推荐自闭症治疗APP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如果您有资源对接,联系报道项目,可以点击链接填写基本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企业
对接
商务
合作
用户
反馈